今年以來,保險業改革不斷推進,監管持續從嚴,同時外資積極謀求中國市場機遇。以下為記者梳理總結的2021年保險領域發生的部分大事件。
重疾險新規實施
2月1日起,重疾險新規實施,基于舊規范開發的重疾險產品全部下架。按照新規,某些疾病將按照輕重兩級賠付,并可續保,輕癥賠付只賠一部分保額,保單還是繼續有效。
監管持續從嚴
2021年上半年,互聯網平臺相繼關停互助業務。下半年,多家保險公司的互聯網人身險產品陸續下架,多家險企宣布明年起暫停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根據規定,開展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應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互聯網人身險業務整改。
外資加速布局中國市場
安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中國首家獲批成立的外資獨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中德安聯人壽即將成為中國首家合資轉外資獨資的人壽保險公司……今年,外資動作不斷,積極在中國市場謀求新發展機遇。
惠民保落地開花
2021年是惠民保業務爆發之年。在這一年里,惠民保迎來井噴式發展。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已經有58家保險機構參與了超過100個城市定制型醫療保險項目。
保險業馳援災后重建
今年以來,我國多地遭遇強暴雨天氣。“我們積極發揮保險業在災后重建當中的作用,構建快速理賠通道,為河南、山西暴雨災后重建提供賠付超過84億元。”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朝弟表示。
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提速
今年5月,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宣布自6月1日起,由6家人身險公司在浙江省和重慶市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同時,多家險企還將長期護理保險提上發展日程,促進養老金第三支柱健康發展。
險資舉牌熱情下降
與去年相比,2021年可稱之為險資舉牌小年。截至目前,險資今年舉牌上市公司股票次數僅為1次,去年高達20余次。
小眾險種熱度提升
董責險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10月底,在全國4300家左右的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超過650家公司投保董責險,投保率逾15%。
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發布
12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既為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提供保障,又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擴大傳統車險的保險責任和保障范圍。
保險投資加速放開限制
有關保險資金放開投資限制的政策明顯提速,包括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公募REITs、取消保險資金可投金融企業(公司)債券白名單要求以及外部信用評級要求、允許參與證券出借業務、修改保險資金運用領域部分規范性文件等。